以心育心,让每一位学生心理回归“软着陆”,这所学校开创的“心育”新模式太值得借鉴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校长会的推送,请星标我或文末点在看哦~
(全文共6174字,阅读大约需要16分钟)
复学后的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内,中小学生跳楼事件一起接着一起,幼小生命接连逝去的背后,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2020.04.26
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
2020.04.26
在安徽省郎溪县某中学的开学日中,七年级女生刘某某在搬宿舍时,突然从四楼阳台上后仰坠楼,重伤身亡。
2020.04.13
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04.13
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2020.04.12
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04.07
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
还有几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恶魔?谁动了孩子的“心理”?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困扰着青少年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为校长,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在浙江省宁波市,有这样一所学校,基于学校管理的现实和心理教育的规律,探索出了一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以心育心,破解孩子成长密码,让每一位学生“心理回归软着陆”。
01
特设心理委员
以心育心“无处不在”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学生宅家学习期间,有人感觉“特别不开心”,然而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华茂’),却凭借自己独特的“心育”制度,实现了学生心理的平稳过渡,让孩子们笑对困难与困惑。
学校首先将“心育”与“德育”工作分开,在学校管理架构中设置了“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心育副校长”,从学校顶层设计上就特别注重“心育”板块,将“心育”课程与学校常规的教学课程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心育”教学常态化。
其次是创建心理导师制,到2020年底还要建设打造成三级顾问导师制;
第三,也是华茂“心育”工作最突出的亮点,每班特设两名心理委员,并且对心理委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成小小心理师,心理委员不是形同虚设的,心理委员的设置和作用发挥,还是预防了很多高危事件。例如在疫情“云上课堂”期间,59个班的118名孩子,成了“云”班级里最温暖的存在。
华茂初中部708班的郑阳阳同学,是个一笑起来,就让人心里感到暖洋洋的小姑娘。她性格文静,比较内秀,话不多,但人缘很好。在班级同学的交往中,比起做一个主动的“演讲者”,她更擅长做一位专注的“倾听者”。
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特质,她当上了班里的“心理委员”。
在这所学校里,每班必设有两名心理委员,一男一女,各司其职。心理委员是通过学生自荐、班级举荐、教师推荐等多方式综合选拔出来,都是班里人缘很好的学生,共情能力强,对心理学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郑阳阳觉得,与同学多沟通,多了解同学的心理状态,是自己的责任。如果真把心理问题疏导在了萌芽状态,那是做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感觉心理委员就是自己之前想的那样,帮助同学,和同学们开心地交流与沟通,让关系变得更好。”
郑阳阳觉得能当这个心理委员特别好,当上心理委员后,自己的“情商变高了”。她认为,平时默默地去关心身边的同学,关注同学们的情绪,并不是什么有负担的事,更不会是浪费精力的事,很珍惜同学们对自己的信任。
当你翻看心理委员们每天一点一滴认真记录的内容,他们对同伴们的关心跃然纸上。有些心理委员还会因为帮不上忙,感到苦恼,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一起开心,也一起难过”。
“华茂‘心育’工作最突出的亮点是每班特设两名心理委员,并且还对其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培养成‘小小心理师’,心理委员不是形同虚设,将来还要当小小助教。”华茂学校校长助理樊丽说,“这也是学校建设打造‘心育大平台’重要环节。”一提到华茂的“心育”工作,樊丽常常有说不完的话。
即便是非常资深的班主任,也可能遭遇这样的“滑铁卢”:自认为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竟然一瞬间情绪崩溃?
在校园里,尽管孩子们与教师朝夕相处,可他们与同龄人、与成人的相处模式毕竟不同。作为小伙伴,她或者他今天是否开心,似乎拥有特别敏锐的“触觉”。很多时候,老师、家长“看不到、听不到、走不到”的地方,心理委员可以更容易看到、听到、感知到同伴的“心声”与情绪变化。
一名孩子当上心理委员后才知晓,原来成绩优异,在同学们眼中堪比“学神”的小伙伴也有很多烦恼。或许是因为太优秀了,才背负了不少的心理压力,怕“辜负大家的期望”。一起夜聊时,同学讲出了心中的纠结,心理委员也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心情得到调节,大家都开心不少。
“这样的细微之处,作为老师很可能发现不了,也没法及时给予宽慰。”一位班主任称,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拥有自己的密码,很多时候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有效。
此外,从这个学期开始,华茂中学部的心理委员们每周都会填写一份《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其中涉及班级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特殊情况、重要活动等各个方面。“班级心情晴雨表”全天候、全周期“监控”小伙伴们的喜怒哀乐,以心育心“无处不在”。
心理问题的发生一般都是潜移默化的。和郑阳阳一样,这些孩子都认为,与同学多沟通,多了解同学的心理状态,是自己的责任。
心理委员们还给学校的心理工作提了不少建议,除了自己希望参加各类培训外,还希望心理老师能结合实际情况,为班里的同学教授减压技巧,设置心理角,放一些心理类的书籍。
今年1月15日,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从心育角度介入学校的教育管理。作为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建立了扎实的心理委员制度,目前已对高中班级的心理委员进行了两次专业培训,本就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孩子们掌握了不少与人沟通的技巧,以及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学校方面,也打算借助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力量,将这些孩子培养成心育方面的小小助教。
根据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培养计划,未来这帮孩子将有机会结合所感所想,为同伴们上一堂心理课。而这样一支“小小心理师”队伍的建立,将让孩子们本身以及与他们共同成长的伙伴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
小小“心理委员”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但华茂的“心育”故事还没有结束。带着问题与好奇,我们采访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中学部)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长助理樊丽,听听她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华茂经验”。
Q
校长会
A
樊 丽
请问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开展“心育”工作有多久的历史?
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相对起步早,“动作”超前,参考学习了欧美国家与港台地区的“心育”教育理念;学校心理发展中心虽然刚成立不久,但是心理咨询室已走过10多年,有了不少积淀。
返校复学后,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都开展了哪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特色“心育”活动?
复学返校后,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舒缓情绪、放松心态、提高心理品质。例如,开展的有“课上正念训练”、“班级晴雨表”、“心理辅导课”、“线上线下并行咨询”等等形式多样的“心育”活动课程,打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组合拳”,切实做好复学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课上正念训练”,通过广播的音乐,所有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选择比较舒适的姿势,闭上双眼进行冥想练习,正念冥想,管理情绪;通过“班级晴雨表”的收集,去发现许多同学由面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等各种变化产生不适应,进而可能产生不安、焦虑、恐惧、烦躁等应激心理。
心理辅导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并亲身体验,帮助同学们关爱自我,关爱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充满阳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学校心理发展中心倡议广大师生关注自我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人的心灵晴雨,驱赶阴霾,幸福成长。
“心育”工作如何更好融入学校的整体管理体系?达到以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校管理的作用,请谈谈您的看法。
第一,要将“心育”工作统一纳入学校管理顶层设计,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抓好,促进学校管理。我们将努力搭建“心育大平台”以助推强化学校大管理。
第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宁波华茂外将持续深入加强“心理导师制”建设。一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要在竞争中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三要培养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可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
第三,强化班级管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班级作为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班级管理。华茂外将继续抓好班级“心理委员”建设,发挥好心理委员的独特作用,以心育心,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继续坚持填写心理健康“班级晴雨表”,鼓励学生写情感日记;坚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里;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新潮流,这股潮流必将深远地影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这股潮流的主力军,我们宁波华茂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唱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充分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帮助学生迈向自我实现,最终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完全健康的“人”。
未来,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必须将“心育”纳入学校顶层设计。带着这样的宏观问题, 校长会采访了深圳中学心理教育资深专家娄俊颖。
娄俊颖
教育博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家庭教育高级导师、深圳中学心理高级教师
Q
校长会
A
娄俊颖
新形势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如何建立起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动机制?
第一,家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时代育儿资讯的便捷与优势,结合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发展规律,心理特点等有针对性的学习,科学养育,高质量陪伴;
第二,学校方面,针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体系要进一步校本化,针对性和实操性要强,加强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发挥各自角色的优势,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为学生服务的终极目的。另外,专业的“心育”社会公益机构也可以进入校园,起到辅助作用;
第三,学校需要系统规划与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寻求共性,设计专门的、灵活的“家校互动”课程,让家长义工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积极力量,家校合力。
例如,深圳中学开展多年的“百名家长职业故事进校园”活动就是很好的家校联动机制实践。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的毕业生是很特殊的一届毕业生,请问娄老师,在为毕业年级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方面,针对毕业生的“心育”工作,学校应该怎么做?
深圳中学在疫情期间“心育”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在校长的统筹指导下,启动时间早,服务形式多元,线上心理咨询热线全天候服务,线上预约咨询与辅导也不间断,并且根据防疫抗疫情况作科学调整;学校很早就开通有关“心育”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上定期更新和传播“心育”知识,不论是宅家期间的线上教学,还是返校后的校长第一课,“心育”教育均排在第一位,每周班会都讲心育人;深圳中学也开设了面向全国直播的心育类课程。
复课返校后,校长跑场各个年级的教师培训会,亲自为“心育”工作站台,要求每个学科、每个年级、每位老师都是“心理老师”,“心育”全员化、常态化、全覆盖。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学校属于中观层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校师生在“心育”领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近些年以来,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校内老师们对心理支持的需求都猛增,有些学校的心育教师队伍在人手不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兼顾到家长、校内其他老师或同事的心育工作,因此,学校要去向社会“借力”,适当引入社会服务机构、专业力量进校园,辅助学校的心理教师队伍。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再次被“聚焦”,疫情这一“非常时期”打开了我们深入审视基础教育的新视角,如何让生命健康教育发挥更持久的影响力?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社会的重大危机事件,“危”与“机”是并存的,这次疫情为我们提供的不止是一种审视,更是一次心得契机,它打破了学校传统的心育工作模式,打开了常规的的教学教研思路,也对线上心理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让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管理的顶层设计,使其常态化、制度化、全方位,更重要的是得到日常落实。
“心育”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号里、文件中,而是要去聚焦存在的问题,去为心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的保障;例如要组建专门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开设专门的课程、配套专业场所,落实“心育”老师的相关待遇,将文件精神变成实地落实。
请问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融合建设?对于未来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要将“心育”纳入学校顶层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校日常教学课程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让“心育”与智育常态化;此外,还要打破传统观念,从“家校联动”扩展到“家、校、社区、医院”四级联动机制,面向全社会。以心育心,将“心育”工作与学校管理有机融合。
我相信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一定会是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升级;实现学校里每一位教师都去兼顾“心育”工作,实现“心育”工作全员化,努力达到“去心理教师化”,基于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家、校、社区、医院”多元互动,全社会联动、全方位覆盖。
小 结
华茂“心育”建设的背后,是学校对学生浓浓的爱。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就要经常从小处着手,给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教育。
“心育”必须是全员参与,全学科参与,全体师生人人有份,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心育是心与心的共鸣,灵魂与灵魂的对话,需要的是全身心投入。心育好,德育才能有成效。
各位校长们,你们是否已经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付出了行动呢?欢迎留言探讨。
▼
校长会投稿邮箱: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
● 被疫情压缩的“特殊”毕业季:这所著名中学校长的致辞,鼓舞了无数迷途中的学子
● 特级教师郑英:老师对待课堂,要有“为一节课准备一辈子”的虔敬之心
● “钟美美模仿老师走红”暴露了学校课堂管理普遍存在的“短”
● 那个欺骗了1000万网民的母亲,在老师们心中埋下“不敢教”的恶果